Caylus 多人策略理論 第五章:賞賜 - 桌遊

By Tom
at 2014-06-09T21:22
at 2014-06-09T21:22
Table of Contents
第五章:賞賜
(1) 分數:
前五個平均一個三分 x=3
之後每個五分 x=5
(2) 金錢: x=3
直接用我的估計的話這個超強。前五個平均一個五分,之後每
個七分。但是這顯然高估了。因為你要是一直拿它,場上又可
以賣資源或轉住宅,很快的大家的錢都滿出來,多了錢就幾乎
沒用了。所以我的用法是任何時候,有需要的話就去拿一下。
例如當我主走分數時多的階段賞賜會先拿錢,主走建築時就看
需要了。愈早期和手頭錢愈少的狀況下會拿錢。在這些情況下
拿的錢,不論多少,我會以一個賞賜三分來估算。當然,如果
你能控制讓場上沒有賣資源的木房,那這行可以變得很強。
(3) 資源:
前四個 x=1
之後每個 x=3
這行的確相對弱勢,我只有在主走建築時會兼走它。然而在五
人遊戲資源稀少時也可能會有不錯的效果。
(4) 建築:
一般玩家的意見是第四行建築賞賜最強,這種說法並沒有錯,
可是其實沒有強太多。前面提過,這絕對沒有強到在三人遊戲
中讓兩個玩家同時專攻而依然保有 1/3的勝率。
事實上,我們應該要了解第四行賞賜強的真正原因,其實就是
因為"蓋房子"這件事包含了全遊戲中最強且最常見的增值動作
。使用賞賜的效果只是幫助你多做幾個增值動作。你實際上可
以多做幾個,跟很多其他條件有關。
(4a)第一階段:x=3
你在第一階段的第二個賞賜才能蓋。如果你兩個都蓋城堡得到
,除非對手都只會走無聊路線,那你很難蓋到前三個位置,也
不太可能蓋到四分的木屋。你的第三個賞賜通常也不會想要再
蓋一棟木屋,因為你資源或錢會不夠。就算都夠,多蓋木屋會
把你接下來最大的優勢-石造資源房-向後推遲,所以你也不
太應該蓋。這樣算下來,你前兩個建築賞賜的價值就是木屋的
價值,加上你省下的資源,除以二。合理估計是比三分多一些
。你也可以只蓋一座城堡,然後用比武場得第二個賞賜。如果
能夠搶到前四分的木屋蓋在前兩個位置,這樣比較厲害,可是
平均也是差不多,因為用比武場本身就比城堡虧。
(4b)第二階段:x=10(一次) x=4(兩到三次)
假設一人可以蓋到一間石造資源房 +10。用比武場蓋多花一塊
錢(布代替石頭),可是比較容易準備,位置也比較好;用城堡
蓋比較難準備,可是分數上比較賺。另外注意金礦之前只有七
個空位,除非對手又都會只用無聊戰術,常常是沒辦法三個資
源房都出在金礦前的。所以平均而言大概比 +10的增值略少。
之後七棟石頭房,每人分到兩棟多。假設每輪都有人用城堡賞
賜和造石場,那常常必須用比武場搶才能確保不少蓋。所以平
均上一樣,直接算蓋房子的效益,+3+?看多常被用。
用造石場蓋出教堂可以發動建築賞賜,那是比城堡更有效率的
做法。升住宅沒有蓋石頭房賺,盡量用律師樓做。
(4c)第三階段:x<3
石頭房蓋完之後,這行剩下三個功能:
(4c1) 用組合技回收石頭房然後自己蓋。
這並沒有很容易做到。就算做到了,也常常是花兩個賞賜得不
到六分之類的。
(4c2) 蓋特殊建築。
記得特殊建築是要花很多轉換動作堆積而成的。在場上兩個建
築師都在的時候,這基本上只是幫你省一個派工人費。
(4c3) 升住宅。
等石頭房蓋完,住宅的收入通常不太夠看,就是單純的轉換和
為特殊房鋪路了。
總結:
分數和建築適合為主力,平均而言 x=3,和說明書中推薦的簡
化規則一樣。
建築型的優勢在於犧牲第一階段最強木屋換取第二階段最強的
石造資源房,並且在第二階段有兩到三次的四分進帳。在此之
後優勢就消失,所以跟分數路線後期變強的效果相對差距不大
,要看遊戲的走向和玩家的應用技巧。因為第四行加速了資源
的消耗,所以在場上資源豐富時會有優勢,並且有時要走第三
行輔助。
類似的道理,第二行在場上金錢稀少時有優勢;第一行在後期
遊戲拖長時一次五分也很強。除了第三行偏弱之外,本遊戲並
沒有明顯必走的賞賜路線。
另外就是比武場的效率低於城堡,而城堡需要大量的資源。所
以經營賞賜的戰略在場上資源豐富時相對有利。除此之外,依
賴賞賜的增值動作並沒有比不依賴賞賜的厲害,所以整場遊戲
不走賞賜也可以。
野人獻曝:
BGA Caylus: n°8668371 只有最後一輪拿城堡兩個賞賜。
BGA Caylus: n°8889116 一樣放棄前兩階段城堡,第三階段
硬衝六次分數。
--
不是為了悲傷而戰
只是不因悲傷而停止戰鬥
就算違背了永不後悔的誓言
也不會後悔
--
(1) 分數:
前五個平均一個三分 x=3
之後每個五分 x=5
(2) 金錢: x=3
直接用我的估計的話這個超強。前五個平均一個五分,之後每
個七分。但是這顯然高估了。因為你要是一直拿它,場上又可
以賣資源或轉住宅,很快的大家的錢都滿出來,多了錢就幾乎
沒用了。所以我的用法是任何時候,有需要的話就去拿一下。
例如當我主走分數時多的階段賞賜會先拿錢,主走建築時就看
需要了。愈早期和手頭錢愈少的狀況下會拿錢。在這些情況下
拿的錢,不論多少,我會以一個賞賜三分來估算。當然,如果
你能控制讓場上沒有賣資源的木房,那這行可以變得很強。
(3) 資源:
前四個 x=1
之後每個 x=3
這行的確相對弱勢,我只有在主走建築時會兼走它。然而在五
人遊戲資源稀少時也可能會有不錯的效果。
(4) 建築:
一般玩家的意見是第四行建築賞賜最強,這種說法並沒有錯,
可是其實沒有強太多。前面提過,這絕對沒有強到在三人遊戲
中讓兩個玩家同時專攻而依然保有 1/3的勝率。
事實上,我們應該要了解第四行賞賜強的真正原因,其實就是
因為"蓋房子"這件事包含了全遊戲中最強且最常見的增值動作
。使用賞賜的效果只是幫助你多做幾個增值動作。你實際上可
以多做幾個,跟很多其他條件有關。
(4a)第一階段:x=3
你在第一階段的第二個賞賜才能蓋。如果你兩個都蓋城堡得到
,除非對手都只會走無聊路線,那你很難蓋到前三個位置,也
不太可能蓋到四分的木屋。你的第三個賞賜通常也不會想要再
蓋一棟木屋,因為你資源或錢會不夠。就算都夠,多蓋木屋會
把你接下來最大的優勢-石造資源房-向後推遲,所以你也不
太應該蓋。這樣算下來,你前兩個建築賞賜的價值就是木屋的
價值,加上你省下的資源,除以二。合理估計是比三分多一些
。你也可以只蓋一座城堡,然後用比武場得第二個賞賜。如果
能夠搶到前四分的木屋蓋在前兩個位置,這樣比較厲害,可是
平均也是差不多,因為用比武場本身就比城堡虧。
(4b)第二階段:x=10(一次) x=4(兩到三次)
假設一人可以蓋到一間石造資源房 +10。用比武場蓋多花一塊
錢(布代替石頭),可是比較容易準備,位置也比較好;用城堡
蓋比較難準備,可是分數上比較賺。另外注意金礦之前只有七
個空位,除非對手又都會只用無聊戰術,常常是沒辦法三個資
源房都出在金礦前的。所以平均而言大概比 +10的增值略少。
之後七棟石頭房,每人分到兩棟多。假設每輪都有人用城堡賞
賜和造石場,那常常必須用比武場搶才能確保不少蓋。所以平
均上一樣,直接算蓋房子的效益,+3+?看多常被用。
用造石場蓋出教堂可以發動建築賞賜,那是比城堡更有效率的
做法。升住宅沒有蓋石頭房賺,盡量用律師樓做。
(4c)第三階段:x<3
石頭房蓋完之後,這行剩下三個功能:
(4c1) 用組合技回收石頭房然後自己蓋。
這並沒有很容易做到。就算做到了,也常常是花兩個賞賜得不
到六分之類的。
(4c2) 蓋特殊建築。
記得特殊建築是要花很多轉換動作堆積而成的。在場上兩個建
築師都在的時候,這基本上只是幫你省一個派工人費。
(4c3) 升住宅。
等石頭房蓋完,住宅的收入通常不太夠看,就是單純的轉換和
為特殊房鋪路了。
總結:
分數和建築適合為主力,平均而言 x=3,和說明書中推薦的簡
化規則一樣。
建築型的優勢在於犧牲第一階段最強木屋換取第二階段最強的
石造資源房,並且在第二階段有兩到三次的四分進帳。在此之
後優勢就消失,所以跟分數路線後期變強的效果相對差距不大
,要看遊戲的走向和玩家的應用技巧。因為第四行加速了資源
的消耗,所以在場上資源豐富時會有優勢,並且有時要走第三
行輔助。
類似的道理,第二行在場上金錢稀少時有優勢;第一行在後期
遊戲拖長時一次五分也很強。除了第三行偏弱之外,本遊戲並
沒有明顯必走的賞賜路線。
另外就是比武場的效率低於城堡,而城堡需要大量的資源。所
以經營賞賜的戰略在場上資源豐富時相對有利。除此之外,依
賴賞賜的增值動作並沒有比不依賴賞賜的厲害,所以整場遊戲
不走賞賜也可以。
野人獻曝:
BGA Caylus: n°8668371 只有最後一輪拿城堡兩個賞賜。
BGA Caylus: n°8889116 一樣放棄前兩階段城堡,第三階段
硬衝六次分數。
--
不是為了悲傷而戰
只是不因悲傷而停止戰鬥
就算違背了永不後悔的誓言
也不會後悔
--
Tags:
桌遊
All Comments
Related Posts
Caylus 多人策略理論 第四章:效率和限量

By Ingrid
at 2014-06-09T21:20
at 2014-06-09T21:20
Caylus 多人策略理論 第三章:房子的價值

By Andrew
at 2014-06-09T21:20
at 2014-06-09T21:20
Caylus 多人策略理論 第二章,增值動作分析

By Todd Johnson
at 2014-06-09T21:19
at 2014-06-09T21:19
Caylus 多人策略理論 第一章,初步估計

By Andy
at 2014-06-09T21:17
at 2014-06-09T21:17
Caylus 多人策略理論 前言

By Joe
at 2014-06-09T21:16
at 2014-06-09T21:16